阿拉善盟:

“治沙”获益 “用沙”发展 “靠沙”致富

2024年01月19日

中经联播讯(记者欧阳雪)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牧民马忠强家的库房里,架子上摆满了前些日子采挖的苁蓉。马忠强盘算着再过几天就拿到嘎查的专业合作社,卖个好价钱准备过个好年。

马忠强介绍,阿拉善的苁蓉被称为“沙漠人参”,一年可采挖两季,冬季采收的品质是最好的,价钱也最好。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发展特色沙产业是一条既致富又改善生态环境的双赢路。

今年49岁的马忠强是巴彦诺日公苏木苏海图嘎查土生土长的牧民,一家人靠着一百多只山羊过活,可一年到头挣来的钱还不够购买饲草料。“苦”怕了的马忠强看着周围的邻居靠着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过上了好日子,自己也放下羊鞭搞起了特色生态产业,在承包的16000亩戈壁上种起了梭梭,不仅让腰包越来越鼓,周围草场的生态环境也逐年好转。

马忠强说:“现在我家种植梭梭的规模达到了1万多亩,接种肉苁蓉3000多亩,每年平均能出肉苁蓉鲜货13吨,一年仅采挖肉苁蓉的收入就有40万元。”

马忠强是阿拉善盟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受益者之一。近年来,阿拉善盟坚持防沙治沙、增收致富并行,充分发挥逆向拉动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健全完善“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基地辐射、农牧民参与”的联结机制,培育形成可持续农牧业和沙漠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生态产业,探索走出“治沙”获益、“用沙”发展、“靠沙”致富的特色之路。

生态建设社会化、产业化为阿拉善荒漠化治理、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以特色产业为纽带,依托各类产业基地、园区、企业、合作组织等建立党组织,推行“党建+公司+基地+合作社+农牧民”等模式,带动3万余名农牧民党员群众参与实施“人工造林”项目,完成荒漠化治理9100万亩,领办各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879家,引领农牧民围绕“土特产”做优现代农牧业、做强特色沙产业、做好休闲旅游业,不断延伸产业振兴“致富链”。通过“党支部+企业+集体经济合作社+农牧民”经营模式,培育打造了阿拉善英雄会、金秋胡杨等知名旅游品牌,让5.6万城乡群众吃上了“旅游饭”、赚上了“旅游钱”,近1/4的嘎查村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去年11月30日,阿拉善右旗顺利通过《中国特色产业之乡评审规范》标准审核,获评“中国驼奶之乡”。丰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军给记者算了笔账,出售25峰骆驼一年下来最多赚10万元,而销售80峰骆驼的驼奶一年收入就能达到100多万元。

阿拉善盟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大力实施“三个一批”集中攻坚行动,盟级层面确定了10个专项破难,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确定破难清单。聚焦“水困”、“行难”、“指标限制”等制约高质量发展突出瓶颈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荒漠肉苁蓉药食同源审批等长期困扰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瓶颈问题得以突破。抓住用好国家全力推进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防沙治沙为牵引,于去年召开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暨荒漠化综合防治现场会、内蒙古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会,成功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技术创新专业赛”等全国性会议和赛事,为集聚更多企业、先进技术、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参与阿拉善生态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共阿拉善盟委委员、组织部长雷海表示,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阿拉善盟聚焦完成好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系统谋划培育壮大农牧业龙头企业、做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做亮“名优特新”产品的举措和办法,做精做优骆驼产业和沙产业,增加优势特色农畜产品供给,推动更多好产品走进全国大市场、卖上好价钱,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手机扫一扫]